本帖最后由 憨豆精神 于 2015-3-16 16:35 编辑 " O6 R8 e I ^4 g8 Y' R0 T
- j. o' f) X( F7 A* o 因为肝癌难治的原因,楼主迫不及待地用上PD1抑制剂,这我能理解。目前肝癌患者普遍的治疗方式是毫无意义的用什么刀什么刀的局部治疗,即使明知可能会灭一长三,明知多做了肝脏要崩溃,也要做,因为至少心理好受些,可以盼望不再新长,起码有“减轻癌负荷”的安慰。实际上肝癌病人中没几个人对靶向药治疗有信心和耐心,更没几个人深入研究药物的靶点和吃法,换吃几种药,见APF往往先降后反弹,就没劲了,认为没希望了。在这种情势下,PD1抑制剂便成了唯一的救命希望,不管不顾地往前闯。这一切,似乎都是合乎人之常情的,但对楼主来说,却是风险大过收益的鲁莽之举。 " L- j! G& \+ m, s0 J+ b; y! V 原来才移植7个月,原来FK浓度仅可供平常的维持,别说用上与免疫有关连的PD1抑制剂,即使吃靶向药,甚至完全不吃除免疫抑制剂之外的任何药,要发生排斥也是轻而易举的事,连续熬夜、奔波劳碌、出大力流大汗,甚至饮食的突然改变,或者一场感冒……都会引发排斥,为什么如此,因为移植术后才仅仅7个月!+ L: Z, u' C+ G5 `
这个排斥的规律是不可改变的,移植术后两年是排斥的高发期,过了三年才平稳一些。 " i I, l* D9 B9 U8 s) E 过去的错就不再说了,往下的日子如何?我建议3点: % n7 S; Z W6 A. C4 X _+ w 1、暂时放弃使用PD1免疫抑制剂,当下全力抗排斥治疗。& Q# J& c& {5 C L( a w
2、立即做全套基因检测(据说南京某公司18000元检测400多基因,然后根据检测结果搜寻可以搜寻到的相应的靶向药,采用在靶点差异性较大的靶向药之间轮换的方法,目的是尽可能地维持现状。# \! S2 v6 ^$ W5 e' w5 l( E% o
3、完成抗排斥治疗后,根据靶向药控制的结果,考虑重新使用PD1抑制剂或放弃PD1改用PDL1抑制剂的准备,即做到免疫抑制的力度略有盈余。5 s7 G$ E$ H7 D* x2 F# Z% P
4、靶向药与PD1或PDL1抑制剂联合治疗。 & h# o7 U* C% Z1 j! `# N O, U7 q- a9 l
8 j' W' ?! l: I7 l6 h